庆祝建党百周年 服务城市软实力 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开新篇 时间:2021-07-01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74号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6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1年6月23日

  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开展多年,产生了一批“金点子”和“金牌建议人”。《若干规定》在今天正式施行,对于这一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部门有哪些行动?市民有哪些想说的?

  •   部门在行动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通过下列方式及时反馈人民建议办理情况:(一)对于主动征求、收集到的人民建议,可以通过向社会公众发布征集情况的方式集中反馈;……”。

  今天,市交通委、市教委分别在前期就“上海市ETC服务专项提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本市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主题,广泛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的基础上,在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官方网站进行集中反馈。这也是贯彻落实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的实际举措。

  •   大家谈心声

  王建芹 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教授

图像

  立法创新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后续需注意兼顾鼓励参与和规范引导。上海人大的本次立法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体现了治理理念与思维方式从“要我办”到“我要办”的转化,激发了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规不易,执规更难,《若干规定》将推动成果转化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一项重点,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要害。相信在建议转化落实的过程中,既能鼓励人民参与,又能增进社会的互信、互谅,还能借助此规定的颁行实施进一步规范建议征集工作,有效引导参与。

  刘正东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上海市人大代表

图像

  上海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专门制定地方性法规,这在全国省级人大范围内尚属首创。该法规落实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丰富了本市人民群众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途径,增加了本市国家机关主动征集人民建议的平台,是本市在重要立法、重大决策中充分践行“全过程民主”的又一重要举措。与人大代表、信访部门、12345平台等反应意见建议的途径相比,人民建议征集更加主动、更加及时、更加“原汁原味”。衷心希望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人民建议征集,让这项工作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又一有力佐证,成为“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又一生动实践。

  孟涛 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

图像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上升至立法层面予以固化,对上海的信访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若干规定》的施行,更加提升建议征集的知晓度、参与度、认可度,更加规范建议办理的流程,更加促进建议成果的转化,最重要的是,更加彰显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希望未来全市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继续乘风破浪,始终勇立潮头,迈入新征程、再上新台阶。

  朱丽芳 市规划资源局公众处处长

  在党的百年诞辰之日,上海正式开始实施《若干规定》具有特别的意义。上海作为最早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城市之一,十年发展过程中,人民建议征集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高,机制越来越顺,转化越来越快,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若干规定》的颁布实施更是从法律制度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意味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规划资源工作将时刻践行《若干规定》的要求,使人民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从笔端转化为现实,让人民建议的种子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开花结果,爆发更强的生命力。

  盛弘 长宁区虹桥街道的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图像

  《若干规定》颁布实施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充分体现信访部门从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力量,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建言献策。作为市人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我们一定学习好、宣传好、使用好《若干规定》,把人民建议征集和“全过程民主”融合一起,贯穿于国际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的社区故事。

  海波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图像

  坚持全过程民主,把遵循倾听民意写进规定,这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实践,申城今后的每一步发展都会留有市民参与的深刻烙印。人民建议征集部门对人民建议的调查研究与核实,跟普通信访投诉大不相同,有利于在公交车终点站、小区垃圾箱房、变电站等易产生“邻避”效应的投诉中做出更合理的引导。规定的推出也要求职能部门不简单判断市民投诉,而要合理判断正确引导,实际上促进了软实力的提升。如果我们基层各职能部门把每一件投诉都看成为老百姓解决一件实事,就会更有动力,更主动。

  罗克平 退休市民、建议人

图像

 

  多次学习《若干规定》,它不仅仅是全国范围内首创的省级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更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软实力。《若干规定》鼓励、支持境外人士积极提出建议,汇聚全球智慧,助力上海发展,彰显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最鲜明的品格。我将把《若干规定》的精神传递给海外亲友,鼓励他们更积极地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若干规定》提出:鼓励、支持人民群众积极为本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将予以奖励。这对建议人的智力劳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分享: